厚植生態底色 構筑生命未來——寫在第29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
| |||||
五月,初夏的暖風從廣東海岸登陸,由南向北,將山河大地漸次吹暖。風過處,草木生靈盎然,萬物生機勃發。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而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正如生態環境部在2022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片中所言: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在青山綠水間,電建人也正在身體力行,為行動呵護著草木生靈。 在深圳茅洲河光明段,水畔的一片草坪中,一株植物被圍欄小心翼翼地保護著。這是去年11月首次在茅洲河發現的一株瀕危植物——野生水蕨。 資料顯示,水蕨隸屬于水蕨科水蕨屬,是一種分布于亞熱帶和熱帶的濕生蕨類,具有重要的系統學、遺傳學研究價值,也是重要的藥用和觀賞植物。由于人類活動對其生境的破壞,許多原分布地該種已滅絕,早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首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野生水蕨在此出現,對相關物種保護和資源開發研究具有重要價值,也是茅洲河生態環境良好的天然證明。2015年底,電建人在茅洲河打響大會戰,通過流域統籌、系統治理,使河水水質得到徹底改善,從重度黑臭提升至地表水IV類。羅非魚、沙蝦、烏頭魚等動物紛紛成群而來。今年2月,茅洲河入選生態環境部2021年美麗河湖案例。如今,這里白鷺齊飛,河畔草木蔥郁,儼然已成為各種水生動植物的樂園。 沿祖國大地一路北上,五月的風吹過安徽巢湖之畔,十八聯圩的綠意隨之又濃了幾分。 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塊水污染嚴重、生態退化的破碎農田。2019年12月以來,電建人先后承擔起十八聯圩濕地二期、三期建設工程,助巢湖水質由劣V類提升至IV類,并使濕地生態功能得到充分恢復。 “把生態濕地保護好”“將巢湖打造成合肥最美的名片”。治理過程中,電建人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寒來暑往,從未怠息。在解決水污染問題的同時,電建人根據植物生物學特性,因地制宜,在濕地中構建起了陸生和濕生植物分布合理的穩定植物群落;同時通過科學投放、調節等措施,對濕地水生動物群落結構進行優化。經過日復一日的養護,十八聯圩濕地功能逐漸恢復。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眾多候鳥來此覓食、定居;東方白鸛、白琵鷺、紅胸秋沙鴨、蓑羽鶴等珍稀鳥類也紛紛在這里伴水而棲。為充分保護濕地中的鳥類,電建人在濕地中建起鳥類保護區,在保護區內種菜、投食,并安排專人對捕獵行為進行巡視。如今,這里已成為當地開展觀鳥活動的絕佳場所。 放眼望去,暖陽下的十八聯圩濕地水波蕩漾,碧色連天。睡蓮、紅蓼、美人蕉迎風綻放,白鷺、青鴨、金翅雀傍水嬉戲。游走其間,但聞百鳥鳴囀;輕風吹來,滿面草木花香。 與此同時,150公里外的南京,一條“綠絲帶”正徐徐穿過城北金川門,于寶塔橋匯入長江?!澳锨鼗?,北金川”,明清時期,金川河便是南京的重要航道,從蘇杭地區而來的貨物經此入江,繼而轉往各處。然而前些年,這條古老河道受到嚴重污染,河水黑臭淤積,河中生物幾乎絕跡。 2018年10月,在“十三五”開局之年,電建人入場南京,承擔起搶救金川河的使命。面對被省市生態環境部門長期視作“長江進入江蘇后,上游入江河道中最難治理的一條河”,電建治水鐵軍打破前人治理方法,充分發揮電建智慧,運用電建經驗,實施了包括控源截污、水位優化控制、清淤疏浚、生態補水、生態修復及其自動化等一系列工程。短短一年時間,金川河在電建人手中起死回生。2019年以來,金川河寶塔橋斷面主要水質指標已基本達到IV類以上水平,年均值達到III類。在進一步的生態養護下,這里已是水光瀲滟,鮮花盛開,蜂蝶飛舞。 行走在如今的金川河畔,只見親水步道分布兩岸,住宅商戶傍水而居,美人蕉、再力花、旱傘草、水蔥、黃菖蒲等挺立水中,烏桕、香樟、五角楓等喬灌木層層疊疊。水中有影,影中有景;落英繽紛,宛如仙境。潺潺河水穿城而過,一幅人水和諧的如詩圖景已然成真。 告別南京,行至被譽為“華北之腎”的白洋淀。這里有電建人為雄安新區擦亮的一顆明珠。 府河河口濕地工程,是華北地區目前規模最大的功能性人工濕地,也是雄安新區首個河北省生態環境教育基地。2019年以來,在電建人的治理下,府河河口濕地水質大幅改善,生態功能顯著提升。2021年,白洋淀水質從劣Ⅴ類全面提升至Ⅲ類以上標準,并于今年1月首次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如今的府河濕地,隨處可見“渚清沙白鳥飛回”的絕美勝景。 治理過程中,電建人充分運用理水智謀,采用具有分區、分級特征的“前置沉淀生態塘+潛流濕地+水生植物塘”近自然梯級水質凈化工藝,以及通過調節潛流濕地運行水位,維持濕地表層蘆葦、菖蒲等挺水植物,調整潛流濕地運行方式等多種組合措施,有效解決了水質凈化和北方地區大型濕地的越冬問題。隨著水質的不斷改善,工程區域內逐漸了形成穩定的陸生—水生—濕地植物群落結構。 碧波招得百鳥來。電建人在濕地中打造的大水面、淺灘、島嶼等多樣化生境條件,以及良好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等覓食條件,為越冬候鳥營造了良好的棲息覓食環境。白天鵝、白鷺、蒼鷺、黑翅長腳鷸等野生鳥類紛至沓來,大鴇、白鶴、灰鶴、黑鸛、斑頭鴨、綠頭鴨等幾十種珍稀鳥類也陸續在白洋淀被發現,吸引了諸多攝影愛好者來此觀測。輕風搖葦綠,群鳥驚飛起。隨著夏日將至,一幅更加綺麗的生態畫卷正在華北大地徐徐展開。 大江南北,山川錦繡。季風年復一年,歸去有期;守護綠水青山,厚植生態底色,電建人一路行穩致遠,不問冬夏。唯愿所至之處,花草繽紛、山林秀麗,魚蝦相戲、飛鳥可棲。大地欣欣向榮,生命勃勃不息。 茅洲河流域的萬豐湖水鳥翩躚 宛如絲帶的南京金川河 十八聯圩濕地各種鳥類聚集 | |||||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